2017-05-10
从宝宝会拿起笔画小点点的那一刻开始,他就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——涂鸦期。他开始使用手部的小肌肉去体会创造的快乐,用涂鸦的方式去抒发心情,用他自己独特的美感去展开想象、表达自我。他的绘画超乎你的想象,因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宝宝!
有的父母说,涂鸦,是不是就意味着宝宝有着非凡的艺术气质,他们会成为未来的毕加索、达∙芬奇?是不是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这个小小的艺术家了?还有的父母说,涂鸦没有任何价值,那是孩子们不知所以然地乱画。
事实是,这两个答案都不正确。宝宝涂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艺术表达,还有更多的内容和涵义,比如孩子手、眼、脑的协调配合,增强脑、眼对手的控制能力。涂鸦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天然语言,能让孩子充满想象和创造。
涂鸦对于孩子意义非凡。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宝宝的涂鸦吧!
涂鸦,手腕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
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,涂鸦与孩子的动作发展、视觉和动作的配合有关,涂鸦是儿童练习和发展大肌肉整合运动以及精细动作控制的过程。
罗恩菲尔德把儿童涂鸦分为4个阶段:第1阶段,无序、无控制的运动,画面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状态;第2阶段,线型涂鸦,重复动作,建立起一些动作活动的协调性和控制感;第3阶段,圆形涂鸦,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,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;第4阶段,命名涂鸦,孩子把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起来,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想象思维。在涂鸦的不同阶段中,孩子练习了对自己身体不同的控制能力。
多数宝宝从1岁半左右就开始对涂抹感兴趣,这让他们有了独特的触觉体验,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小手可以握住那个叫做“笔”的东西,可以画出一些形状或者色彩,在身体运动和精细动作的控制过程中,他们更了解了自己的身体,也对自己更有信心。这也为宝宝日后学习写字奠定了基础。
涂鸦,自我发现之旅
涂鸦最容易帮助孩子获得美感、发现不同、关注自我。
宝宝拿起笔,到处留下他的即兴之作,他才不管这种行为叫什么或者这是不是艺术。他只管尽情地画,画自己的认识,画自己的想法,把立体的画成平面的,画自己感受到的光线,甚至改变世界的构成。笔是有力量的,可以随意展现自己的想法;颜料是软的,画出的感觉很温暖,他发现红色和蓝色混在一起就变成了不一样的颜色。他可以把颜色染在玻璃上,也可以把颜色涂在盘子上……孩子最贴近艺术的本质,却最不顾及艺术到底是什么。在尽情的涂鸦中,他是快乐的、自信的,他觉得自己可以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。绘画大师或许就在涂鸦的懵懵懂懂之间诞生。
涂鸦,最美妙的天然语言
孩子喜欢用笔戳来戳去,纵情地画着无法辨认的线条,随意涂鸦常常让他们身上脸上都是颜色。我们的孩子在干什么?这是在肆意破坏,还是在搞行为艺术?
宝宝是天生的艺术家。所谓的“艺术”在宝宝眼里,却只是语言。宝宝从出生起就希望借助各种声音、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。但在语言还未成熟前,他们拿起笔在纸上、墙上、床单上、沙发上尽情涂鸦,借助这种方式与人沟通,让别人了解自己。在成人看来涂鸦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,但对宝宝来说,看上去很随意的一条线,或许代表车在跑、气球在飞。
涂鸦是孩子的一种需要,是与世界的交流。虽然他们没有学会足够的语言去表达,但他们的爱好、欢喜、悲哀以及个性,或许已全部表达在这些线条和颜色中。如果你懂孩子,通过涂鸦就可以读懂这最美妙、最天然的语言,你会发现孩子的个性、了解孩子的情绪。
涂鸦,是孩子感情的抒发和释放,让我们的孩子尽情涂鸦就是在尊重孩子的情感。
涂鸦,最自由的想象和创造
人们常说,当你知道人不能飞的时候,你就没有童话了。所以当孩子们处在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时,他们画出的鸡蛋有翅膀,画出的自己能飞,是因为他们自己就在童话里,天马行空、奇思妙想,一切都梦幻般的神奇,一切来自孩子的想象。涂鸦是宝宝探索的起点。如果将孩子的涂鸦活动扩展开来,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赏,他们的自信心就会更强,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生出更有力量的翅膀。每一幅绘画本身就是一次创造。
涂鸦,耐性与专注力的好老师
能够尽情涂鸦的宝宝,在作画的时候,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表现能力,他们不需要任何人在技巧上的帮助,也不会考虑妈妈爸爸的欣赏角度、构图和色彩。他们乐此不疲地创造着“一片混乱”,他们在玩颜料、把衣服弄脏的时候,永远是那样的专注,充满了好奇和不服输的冲劲。这个时候,爸爸妈妈就不要再去关注衣服是否该洗了、颜料值多少钱了,一切都不如眼前得到的更有价值,因为孩子正在快乐的探索中培养耐性和专注。